用这些方法管教孩子,不累,还能促进亲子感情!


很多父母常常抱怨孩子越大越不好带。打又打不动,骂了要顶嘴,哄又怕宠坏,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只要管教的方法用对了,孩子很愿意被父母管。虽然管教的当下孩子会哭闹不高兴,但是过后亲子关系反而更加亲密。

一说到管教,很多父母联想到的就是一张杀气腾腾的脸,好像只有声色俱厉才等于管教。
其实,管教的方式有很多种。当父母用正确的方法来管教孩子时,不但不会影响亲子关系,反而会为孩子建立强烈的安全感,促进亲子间的感情。然而,如果一味的用严厉来斥责和惩罚孩子,会惹动儿女的怒气,

让孩子对父母心生害怕和愤怒,
导致孩子的叛逆之心。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一长大,父母无法再打他的时候,就对孩子束手无策了。
要知道健康的管教方式,首先要知道健康的父母类型。父母亲子教育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权威型父母: 对孩子有非常清楚的要求,原则以及后果,并对孩子充满了情感和慈爱。权威型父母在处理孩子行为上的挑战时,会带着灵活与合作的态度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这种教育类型是最有效的。

专制型父母: 对孩子有非常清楚的要求,原则以及后果,但很少对孩子表现出感情。这种类型的父母常说这样的话:“因为我是你老子,所以你得听我的。” 这种类型是亲子教育中不提倡的一种。

宠溺型父母: 对孩子表达很多情感和慈爱,但很少对孩子提供必要的管教。很多父母因为误解了“无条件的爱”的定义而进入这种教育模式中。这种类型同样是亲子教育中不提倡的一种。

知道健康的教育类型后,现在再来配合好的管教方法:
用“建立”性的语言替代“纠正”性的语言
蛋妈有一次和一对夫妇朋友出去吃饭。吃饭的过程中他们8岁的儿子一直在餐厅窜上窜下
,一会爬到餐厅的窗台上,一会又在桌子底下钻,搅得我们谈话也不得安宁。
我的这对夫妇朋友很不好意思,便一直对孩子说:“出来,不要钻到桌子底下”, “不要爬到窗台上去,危险“,”不要打断妈妈讲话,这样很不礼貌“......

我最后实在忍不住了,问他们:”你们一直告诉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那请问你们到底想要他怎样呢?“
父母经常对孩子说 ”不要吃那个“,”不要吵“,”不要乱摸别人的东西“,”这么久了怎么作业才做这么一点“ 等等很负面的话语。这些话说明一件事情——父母处于”纠正“的位置。

纠正性语言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行为被否定,却又不能指引孩子去做父母希望他做的行为,所以很容易让孩子觉得烦躁。如果父母一直不停的对孩子的行为使用纠正性语言,则很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而建立性的语言则更多的专注于告诉孩子要做什么,而不是专注于不要他做什么。
比如孩子因为饿了,正在大吵大闹。如果妈妈用纠正性的语言则会说:“不要吵闹,菜马上就做好了”;而建立性的语言则是:“宝宝坐在椅子上稍微耐心等妈妈一下,菜马上就做好了”。同样的意思,但是由于语言使用不一样,孩子得到的信息就不一样。第一种信息是告诉孩子不要怎样做,孩子接收到负面信息(你很“吵闹”)。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孩子不吵了,却用扔东西的方式来处理焦躁,而父母还得继续纠正他的行为;第二种信息是告诉孩子要怎样做(“坐在椅子上”,并使用“耐心”来等候)。这样的结果是孩子一开始就用父母期望的行为来处理焦躁,并学会使用积极正面的行为。

正确的管教步骤 首先,在父母盛怒时,绝对不能管教或惩罚孩子。父母一定要记住,我们管教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们改掉错误,而不是发泄自己的怒气。当我们在生气时管教孩子,他们很容易会认为我们只是利用“管教”做为借口,趁机发泄自己的怒气;从而从心里不服父母的管教。

当孩子犯错,惹父母生气时,父母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现在非常生气,所以我现在不惩罚你。等我气消了再好好管教你。”

其次,要带着建造孩子的心态去管教。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的不经意间做了拆毁孩子的工作,让孩子感到羞耻,并低人一等。例如:扇耳光,谩骂,在语言上攻击孩子的人格,用轻蔑的话贬低孩子等。这样的行为不但不能帮助孩子认识到错误,反而惹动孩子的怒气,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最后,管教过后要和好。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后要么让他闭门思过,要么做作业,要么给颗糖吃,然后就不了了之了。这些行为都无法为此次管教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一般管教过后,孩子的心里对自己犯的错误感到不安,并开始怀疑父母会因为这些行为不再爱他。所以,和好的动作就显得弥足珍贵。

在管教结束的时候,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道歉。然后,父母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原谅你了。我们仍然爱你,永远都爱你”。 然后张开手臂,紧紧抱住孩子,恢复和孩子的关系。

清楚的规则 管教之前,一定有规则。蛋妈认为,如果父母没有清楚的告诉孩子规则,那么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不应责罚孩子,因为父母自己没说清楚。当父母定的规则概念很模糊,没有具体的细节,或是只有在孩子犯了错时才来仔细讨论这些规则时,孩子很难服从父母所定下的规矩。美国儿科协会和青少年心理疾病协会研究指出,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向孩子解释清楚他们的期望和要求,这其中还包含让孩子清楚知道哪些不是父母对他的期望和要求。

用打扫房间这个规则举例。
模糊的规则说:“我们要求你每周打扫自己的房间”。
仍然模糊的规则说:“我们要求你每周打扫自己的房间,这包括叠被子,擦地板,擦书桌,擦书架,洗马桶”。
清楚的规则说:“我们要求你每周打扫自己的房间,这包括叠被子,擦地板,擦书桌,擦书架,洗马桶 。其中擦地板你不需要像妈妈那样跪在地上擦,用拖把拖就可以了。擦书桌时要把所有的书都挪开擦,但是擦书架时不用挪开每一本书,只需要擦没书的地方。洗马桶时,用马桶旁边专门的马桶刷来刷马桶里面,并用毛巾擦拭马桶盖和水箱......",这样仔细的解释能够帮助孩子明白父母对他打扫房间的期待具体有哪些。

日常的顺服训练 聪明的父母会刻意创造一些小机会来逐渐训练孩子顺服。比如,周六的时候父母可以刻意留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在孩子正在玩游戏的时候去打断他,请他暂时将游戏放到一边,先帮忙你做个事情。如果他很顺从的答应了,很好,找个简单且快速的家务和他一起做,然后让他回去继续玩他的游戏。如果他因为你的打扰而大发雷霆,你就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管教他。如果父母时不时的这样做,孩子就会明白当父母要求他把游戏放到一边时,他需要顺从“。

 坚持执行破坏规则后的管教
先看两个例子: 你告诉孩子,周五必须把作业做完了周六才能去看电影。而孩子周五忙着打游戏,作业还差最后一页。他知道按照要求,自己周六是不能去看电影的,于是他对你出乎意料的乖巧听话,并求你网开一面让他去看电影。他还保证,看完电影后立刻回来做作业。你要不要答应?

周末,你的亲戚朋友到家里来玩。你的孩子因为行为不好被禁足半个小时。你和大人们在打麻将。孩子被禁足10分钟后,家里的其它孩子们决定要出去逛街。这时候,他们来求你解除禁足令,这样你的孩子就可以和他们一起去逛街。你要怎么做?

有时候要求父母坚持执行破坏规则的管教就像要求孩子持守规则一样困难。特别遇上这种让人左右为难的情况时,很多人就会说,还是要灵活一点。

没错,灵活有时候是应该要的,然而不是在执行管教上的灵活,而是制定管教时的灵活。比如第一种情况,父母提前告诉孩子一个大原则要孩子遵守,而孩子却选择不完成作业,那么周六的时候就不能灵活,一定要严格执行。然而第二种情况,有亲朋好友来家里玩,孩子也有小伙伴一起时,父母在决定管教行为上则要灵活。如果平时这种情况会罚半小时禁足,那么这时候可以缩减到10分钟。

要特别注意的是父母常常说一些自己根本无法实现的管教行为。比如:“不准哭,再哭妈妈就把你扔在这里”,如果孩子继续哭,你真的能扔他在那里吗?

如果做不到,就千万不要说。一旦说了,就要坚持执行。否则,孩子就学到你的规则其实是可以在一定情况下被他“操控”的,反而不利于管教。

 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也是管教的一种。人类最原始的学习方式便是通过模仿和复制。不管你喜不喜欢,事实是你的孩子一直在观察你。你可以讲一堆大道理,但你做出来的行为却比你的话语更加让孩子记忆深刻。

教孩子要诚实的话刚刚说完,你的朋友一个电话打来约你去逛街。你不想去,于是对朋友说现在家里有客人,没法出去。孩子看看你,再看看空荡荡的客厅,顿时明白了诚实是口号喊一喊而已。以后发现他对你撒谎你就不要太惊讶。

一些父母很抗拒管教孩子,归其原因还是害怕扫了孩子的兴,破坏了亲子关系。这时候父母一定要提醒自己,管教不是为了泄愤,而是为了孩子的益处。只要管教的方法得当,孩子会因此感到非常安全,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父母在守护他。

当孩子再大一点时,父母便可用比较弹性的管教方式。在9-12岁左右,父母可以有意识的留一些余地让孩子有测试规则的机会。

王老师介绍 我在个人微信朋友圈,每日分享四年级语文学习资料,你若需要可以加我微信好友,微信号:vxju872  (王老师在线教育实践者,生活在浙江金华,从事教育工作长达6年) 更多学习资料请访问:www.51zjedu.com